乡村留守学堂课程——篆书入门
发布时间: 2021-03-10 编辑:直溪镇 点击数: 1254

目录




第一课书法入门基础
第二课 基本功训练及基本笔画的学习训练
第三课 基本功训练及基本笔画的学习训练
第四课 以点带面重点学习篆书的结字特点——左右对称 
第五课 以点带面重点学习篆书的结字特点——左右对称及计白当黑
第六课 以点带面重点学习篆书的结字特点——计白当黑
第七课 以点带面重点学习篆书的结字特点——形态均衡及纵横变化
第八课 以点带面重点学习篆书的结字特点——收放自如
第九课 以点带面重点学习篆书的结字特点——参差错落
第十课 以点带面重点学习篆书的结字特点——虚实相生
第十一课 以点带面重点学习篆书的结字特点——向北有致
第十二课 篆书的创作 :集字创作
第十三课 篆书春联(一)
第十四课 篆书春联(二)
第十五课 篆书春联(三)








材料和工具


一、文房四宝:笔




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是毛笔。相传毛笔是秦代大将蒙恬创造的。晋人张华的《博物志》上就有“蒙恬造笔”的记载;南朝周兴嗣《千字文》中也有“恬笔伦纸”之说,都把蒙恬作为
  制造毛笔的始祖。近几十年,随着考古新发现,毛笔的产生,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古居延地区的汉笔等都有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种类
1.笔的大小分为: 按笔头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种。除一般的大、中、小楷外,再大的有京楂、斗笔、提笔、屏对等,再小的则有圭笔。
2.笔毫的原料上分为: 羊毫笔、狼毫笔、紫毫笔、兼毫笔几种。
3.笔毛长短分为: 长锋,中锋,短锋。


性质 
1.硬性之笔毛如: 鬃毛笔,紫毫笔,狼毫笔,鼠毫笔。
2.软性之笔毛如: 羊毫笔,鸡毫笔。
3.中性之笔毛如:兼毫。


使用要点
1.写大字用大楷羊毫,写小字用紫毫,狼毫,及兼毫(如能用小楷羊毫写小楷者更好)。写行书隶书用羊毫。  
 2.用过之笔,必须随时用清水洗净,不可稍留宿墨。


选笔方法
    “尖、齐、圆、健”为原则。即笔毫聚拢时要尖;压扁时要齐,书写时四面都能铺开,不扁不散为圆;笔毫弹性好,久写不退为健。羊毫倘若肥钝难写,初学时可选笔锋稍薄者。至於普通水笔,则绝对不能使用。






二、文房四宝:墨




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




种类
1.松烟墨: 用松树枝烧烟,再配以胶料、香料而成,墨色浓而无光,入水易化。 
2.油烟墨: 用油烧烟(主要是桐油,并和以麻油或猪油等),再加入胶料、麝香、冰片等制成,墨色乌黑有光泽。油烟墨以质细而轻,上砚无声者为佳。


使用要点
1.磨墨时先洗净砚中宿墨。 
2.磨墨要有耐心 ,磨墨需用力,磨时要匀整不偏,轻重相等,疾徐有节。 
3.磨墨须浓淡适中,过浓则笔滞,运用不灵活;过淡则易渗沁而色浅,写出来的字缺少神采。 
4.墨须每日新磨,磨成后,应即使用,隔日则胶煤脱离,不宜再用。


选墨方法 
        什么样的墨是上品呢?第一,质地坚细。所谓坚细是指质地紧实,磨出的颗粒细腻。第二,色泽黑亮,以黑得泛紫光为最上乘,纯黑次之,青光又次之。第三,胶质适中,太重粘笔,太轻则不浓。 
     选墨以质地细洁,色泽光润,胶水不重,上砚无声者为佳。若胶重有杂质则不宜。初学写字,为节时省事,不妨改用上等墨汁,但墨汁也要渗少许水用墨条磨一磨,以分散其渣滓。如写宣纸屏幅,则必须磨墨,写时可以挥洒自如,裱时亦不易涨墨。钢笔墨水不可用。


三、文房四宝:纸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什么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 
     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缣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 “石鼓文”。 
    一般人们皆知,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纸的发明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蔡伦也因此被当代美国学者评选为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一百位历史人物之一。东汉刘珍等人编著的《东观汉记》最早记载了蔡伦造纸的事迹。蔡伦造的纸以树皮、破布、鱼网为原料,翻开了植物纤维造纸的历史。他造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影响深远,驰名中外的宣纸,始于唐代,因产于安徽宣城而得名。主要原料为青檀树皮,辅以砂田稻草,既坚韧又柔软,寿命又长,有纸中寿千年的美誉,宜于书画。明清时成为宫廷及官府公文用纸和书画用纸,至今盛誉不衰,成为书画家首选用纸。


种类
      纸品类繁多,从配料来说,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皮三种;从厚薄分,又有单宣、夹宣、二层贡、三层贡等;从加工制作工艺又可分为生宣、熟宣、半熟化(生宣吸水性强;熟宣是生宣加以明矾等加工而成,质硬而不吸水;半熟宣能够吸水,但不像生宣那么易于渗化)。
     书法用纸还有毛边纸,竹帘纸,白关纸,七都纸,六吉宣纸,虎皮宣纸,腊笺,泥金笺,高丽笺等。
使用要点
    初学写字用吸墨的毛面粗纸,练习日久,遇到纯细光泽之纸,自然格外觉 得易写。  
     摹帖宜用油光纸,取其纸薄透明,容易钩摹。 
     临帖宜用米字格、九宫格、回宫格纸,取其易于布置结构。 
    硬纸用软笔,软纸用硬笔,此即「弱者强之,强者弱之」刚柔相济的中道 要诀。


选纸方法
      宣纸选择以吸水性较好,又与笔墨配合为原则。切忌用光滑的纸,即不渗墨,又不驻笔,更写不出力量来。


四、文房四宝:砚






种类 
      石砚的品种很多,其中以端砚、歙砚最为名贵。除此之外,还有秦砖,汉瓦,玉砚,陶砚等。
使用要点 
1.用时注水,不用时须洗涤干净。洗砚宜用温水或冷水,不可用沸水。以丝瓜络擦之最宜。 
2.磨墨后不可将墨放置砚上,容易伤损砚面。


文房四宝的配合




五、其他工具:镇纸、笔洗 、印章和印泥等


   
写字姿势


一、坐势: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毛泽东的写字姿势端端正正




二、立势:
    俯写:头俯、身倾、悬肘、足开。
    题壁:头平、身正、臂曲、足稳。




立势




三、蹲势:
头俯、身蹲、臂伸、足重。




执笔方法
一、毛笔的执笔方法
五指执笔法:按、压、钩、顶、抵。
执笔法要领:指实掌虚、掌竖腕平、 管直心圆、腕肘悬起。
腕法:平腕、枕腕、提腕、悬腕。






二、钢笔的执笔方法:按、压、抵。
钢笔执笔法要领:三指夹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辅助中指;手指与笔尖距离2~3厘米、笔杆斜度50~80度。




三、粉笔的执笔方法:按、压、捏。
























第一课书法入门基础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书法通识
·大篆—甲骨文:甲骨文是当时的一种比较特殊的俗体字,而金文大体上可以看作当时的正体字。正体就是在比较郑重的场合下使用的正规字体,俗体就是日常使用的比较简便的字体。




  
 
甲骨文
甲骨文创作:


    
陆维钊                 董作宾               丁辅之






·大篆—石鼓文:是先秦时期的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共计十枚,高约三尺,径约二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 [1]  ,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秦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宋代郑樵《石鼓音序》之后“石鼓秦物论”开始盛行,清末震钧断石鼓为秦文公时物,民国马衡断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断为秦襄公时物,今人刘星、刘牧则考证石鼓为秦始皇时代作品。石鼓刻石文字多残,北宋欧阳修录时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阁藏本仅四百六十二字,今之“马荐”鼓已一字无存。原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石刻之祖”,最早的石刻文字。呈鼓形,共十鼓,分别刻有四言诗一首,内容记述秦国君游猎,又称“猎碣”。




  
石鼓文




  
吴昌硕临石鼓文




·大篆—金文:金文为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书体由甲骨文演变而成(有待商榷),因多铸或刻在钟、鼎之类的器皿上,故称金文,又称钟鼎文。








“晚清四大国宝”: 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都是清代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青铜器。




大盂鼎


 
毛公鼎


 
散氏盘


 
虢季子白盘




金文书法创作:
  
黄宾虹                     朱为弼临金文




吴大澂临金文






·小篆:小篆为大篆的对称,也称“秦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同 后,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国策,其中有“书同文”,就是 要求全国统—文宁,废除六国文。小篆就是在战国时秦同文字的基础上, 吸收了六国文字的优点,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从而进—步整齐、 简化、规范了的文宇,这是中国古代史上对古文字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 的系统整理,也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统一后的小篆,顺 应书写的需要趋于抽象化,象形意味大大减少,符号化更加明显,对后 代文字的规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秦代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很快被汉王朝所替代, 官用标准书的小篆有赖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得以保存下来.还有 秦始皇时,以宣耀皇威,传为李斯所作的《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 玡台刻石》、《会稽刻石》等也留传于世。秦代小篆其成就和对书法的贡 献就在于线条的表现上和书体的结构上。线条笔笔中锋、圆劲古雅、含 蓄蕴藉、沉稳端庄,是善书者欲达之目标,结构均衡对称、疏密有致、整 齐规矩、风格严谨,它的整体美无疑是具有适应大众审美需求。切于实 用等特征,对后世隶、楷的结字,特别是篆刻的布白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秦·李斯<峄山刻石>
 
小篆创作:


  


  
齐白石作品








认识篆书
篆体,为中国书法之一,也叫篆书,是对古文字的统称。篆体字是汉字文字象形、指事、形声和会意以及假借、转注的结合。篆书具有比较丰富多彩的变化形态,并且主要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和演变。随着人们对文字看法的不同,对篆书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


   随着朝代的转换和演变逐渐使得篆体字发展成为成为一种书法艺术字体,主要是篆字本身具有装饰性和艺术的特质,并且也逐渐发展为美术字体。早在殷商时期大篆已经开始在发展和转换演变,而甲骨文只是大篆的一种形式代表,并不是殷商时代的书法字体代表形态。在殷商时期大篆的代表是墨书和石朱书,而西周金文则是真正体现大篆体发展成就的一个阶段。在商代书迹的发展过程中甲骨文是其重要的代表,其次是青铜铭文。殷商时期的墨迹具有快捷有力的提笔,行笔短促,尖锐出锋等的特点,这种比较特殊的笔法为篆体字的大朴不雕,泼辣浑朴的特点提供了基础条件。而在商代金文转换过程中,主要是以文字的字体形象为主,起笔比较粗重,落笔比较锐锋,与墨迹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而在西周晚期,金文刚柔相济,笔力沉雄,整体书法字体比较严谨匀称,比较宽舒潇洒。在春秋战国时代是小篆字体诞生的时期,其文字表现形式是石鼓文,这种笔法圆转,字体的大小并不具有一致性,其笔画具有一定的范性。石鼓文的线条比较自然质朴,结构工整,结体疏密匀称。在秦国灭了六国之后,小篆书法字体通过各级转换也逐渐呈现了一种标准化,这种新的字体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小篆的特点:
1.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 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2.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3.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4.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 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 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第二课基本功训练及基本笔画的学习训练
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 
(1)逆入藏锋至首端 
(2)转成圆锋向右行 
(3)行至末端转锋 
(4)向左回锋




2.竖 




(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 
(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 
(3)行至底点勿顿 
(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




3.横弯 




(1)逆锋落笔向左 
(2)转锋向右行笔 
(3)顺锋向下行笔 
(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




4.直弯 




(1)逆锋落笔向上 
(2)转锋向下行笔 
(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 
(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






第三课基本功训练及基本笔画的学习训练
1.上弧 




  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2.下弧 


  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3.左右外弧 


  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4.方弧 
  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




5.弯曲弧 


  小篆的曲画变化多,难度大,要视其圆转程度顺势而写。最好是一笔完成,一笔完不成,就用两笔或三笔搭接笔方法加以完成。转折处注意调整袄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并与手脘的内转动作相配合,使笔锋顺势转过。












第四课以点带面重点学习篆书的结字特点——左右对称 




例字:帝、康、山、自










第五课以点带面重点学习篆书的结字特点——左右对称及计白当黑


例字:高、乐




计白当黑例字:为、国


第六课以点带面重点学习篆书的结字特点——计白当黑




例字:初、者、纪
  




第七课以点带面重点学习篆书的结字特点——形态均衡及纵横变化




形态均衡例字:功、以、起、动、明








纵横变化例字:无、不、帝、臣、略




第八课以点带面重点学习篆书的结字特点——收放自如




例字:刻、群、后、丞、曰








第九课以点带面重点学习篆书的结字特点——参差错落


例字:野、维、数、尽、泰






第十课以点带面重点学习篆书的结字特点——虚实相生


例字:年、嗣、久






第十一课以点带面重点学习篆书的结字特点——向北有致


例字:流、远、家、德、泽














第十二课篆书的创作 :集字创作
略。


第十三课 篆书春联(一)




盛纪祥春(上),风调雨顺(下)


春满乾坤(上),阳春被德(下)


瑞第祥庭(上),迎春接福(下)


穆如春风(上),春和景明(下)


春深似海(上),华夏春暖(下)


九州春色(上),国泰民康(下)


年逢大有(上),万象更新(下)


惠风和畅(上),紫气东来(下)




吉祥如意(上),春归大地(下)




























第十四课 篆书春联(二)


橫批:歡度春節
上聯:物華天寶長安樂
下聯:人壽年豐大吉祥










第十五课 篆书春联(三)
横批:四海同春
上联:壮麗山河多異彩
下联:文明國度盡高風
















横批:時來運轉
上联:一年好景同春到
下联:四季財源順時來






视频资源
         
         
  • 常州市金坛区社区教育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北环西路34号 邮编:213200